要找到其他的海上倖存者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而且這些倖存者也不一定要加入海上求生社群。
魯教授把海上倖存者分成兩類,一類是獨自在海上生存的狠人,另一類是一群人共同成立的小聚落。他建議徐朔千,不論是狠人還是聚落,都是海上求生社群所需要的人才。
因為海上求生社群需要能單獨出航,在風暴裡救人於水火的強者,也要有能夠管理社群,讓新的出航者快速融入聚落的人才。就如同一個國家需要對外的外交官與將軍,同時也要有管理內務的宰相和大內總管一樣。
但這群人會在海上漂流的原因不外乎兩個:
不是在家園被淹沒的時候沒有得到政府的及時幫助,就是因為不願加入人類社會,才主動選擇出海漂流。
想要已經脫離主流社會的他們再次加入另一個社群,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更何況,魯教授手上並沒有海上倖存者的名單。他只有衛星和電台偶爾捕捉到的定位,一場風暴過去,所有人都不知道又漂到了哪裡。
既然如此,徐朔千這個負責人也就不太在意成立社群的任務。反正他能做的,也只有一片一片海域尋找過去,周遊全球海域的同時碰碰運氣,看能不能遇到幾個人。
目前最重要的,還是不斷升級自己的漂流基地。他首先保證了自己的海上生活,才可以開始生產大量物資。然後帶著這些物資充當籌碼,才有機會在碰到倖存者的時候,吸引他們加入。
望向責任號身後的5個小基地,徐朔千覺得升級基地就是一個大難題。
一半的廁所基地沉入海底,很明顯是塑蟻因未知原因逃離了鋼制的巢穴,咬破了基地外的防護罩,海水才會滲入基地。
徐朔千搖搖頭,知道廁所基地徹底沒救。只能等天氣好轉一點,下水再重搭一個。這樣一來,他需要重建的基地就有兩個。
好在原本掛在倉庫基地的漁網已經徹底脫落,捕獵基地的最後一塊碎片就此消失。倉庫基地底下的海砂收集器應該也沒有被漁網繞著,算是不幸中的大幸。
雖然塑蟻覆滅會導致生產絕緣塑料的原料不足,但至少海砂沒事,導體塑料的產量能提升,許多基本的能源裝置還是能生產出來。
“覆滅者風暴持續減弱,預計兩天後就能再次下水作業。”
未來的報告,帶來了一則不知道該算好還是壞的消息。
從徐朔千把初航報告傳送到喜馬拉雅,再到風暴眼搶修基地,以及最後海拔2000米議會,覆滅者風暴期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幾天,即將接近尾聲。
而根據魯教授回傳的訊息,全球都將在這次風暴過後迎來一段緩衝期。這是因為全球雲雨因為連續幾次的風暴而大幅減少,形成一段無雲卻炎熱的高溫時期,喜馬拉雅大學把這段時期命名為桑拿天。
雲雨減少讓更多陽光直射海面,直射帶來的高溫使得海水大量蒸發,導致空氣充滿大量的高溫水蒸氣,就像坐在桑拿室裡一樣。
人類持續暴露在溫度過高且潮濕的環境下會持續脫水,並因為血管擴張,血壓下降而引起昏迷。偏偏在人類僅剩的科技之下,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幫整個喜馬拉雅群島除濕及降溫。
風暴過去以後,桑拿天將成為人類需要面對的另一種災害。
氣候學家給桑拿天定義的災害指數,與風暴相等。尤其在海上,桑拿天甚至比風暴更致命。因為風暴來臨,船隻還能逃到風暴較小的區域避難;可是桑拿天的海面,不論到哪裡都是高溫潮濕,根本逃不了。
所以,雖然風暴停了以後就有了下水作業的機會,但徐朔千究竟能在桑拿天裡撐多久,這是個未知數。
最壞的情況,他還是得像面對風暴的時候一樣,長期躲在責任號裡,靠著責任號的空調和除濕系統度過整個桑拿天。而桑拿天將持續多久?氣溫會升高多少?空氣濕度會升高多少?對人類帶來的危害到底多大?科學家根本無從預測。
這直接影響到了徐朔千到底該首先升級基地的哪一種設施。
責任號的塑蟻,在經過徐朔千連續餵食舊塑料以後,終於有了足夠的塑料糞便,去生產一枚小晶片。
這晶片其實就是電腦中常見的CPU,一個小小的晶片集成了大量電路,可以進行非常複雜的運算。有了這枚晶片,徐朔千可以製造一套只能機器,加速升級某個漂流基地。
以目前的情況來說,最需要這塊晶片的漂流基地有兩個,一個是需要重建的捕獵基地,另一個是幾乎只有毛坯房的生活基地。
把晶片運用在捕獵基地,徐朔千就能製造更智能,且武器更強大的捕獵基地,提升責任號與整個漂流基地的自保能力。
把晶片用到生活基地上,徐朔千就能設定更智能的空調系統,在漂流基地上建立一個避暑屋。這樣一來,他就能在桑拿天中進行一些簡單搭建,只要受不了就快速進入避暑屋,提升漂流基地的升級效率。
先升級捕獵基地,徐朔千會失去一座避暑屋,可能連續十幾天甚至幾個月無法升級基地,甚至連日常運營都做不到。但如果升級了避暑屋,徐朔千又無法保證自己能不能在海獸的攻擊中存活。
如果能事先預測桑拿天的災害程度,徐朔千就不需要這麼困擾,但海上生存沒有如果。
最後,徐朔千選擇了捕獵基地。
因為許多大型海獸都有在風暴後上浮捕食的習慣,如果不先把漂流基地武裝起來,海獸會在短短幾天內被把所有漂流基地都破壞掉。
至於空調的問題,他覺得應該還能找到其他的解決方案。
比如有了更強的捕獵基地以後,他就可以冒險在夜間下水工作,晚上的氣溫總會比白天低一些吧?
所以,責任號的第一枚晶片,用在了一把強大的武器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