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• 竞赛 (上)
最后更新: 2025年3月4日 上午12:00
总字数: 2357
清晨,薄雾未散,天光微微透亮,校门口已经聚集了一群人。大巴车停在路边,校徽在晨光下泛着微光。计算机老师王智拿着名单,一边清点人数,一边叮嘱道:“准考证、身份证、U盘、计算器,别落下。”
“U盘和计算器?”任超抓了抓脑袋,“老师,咱们这比赛能作弊?”
王智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:“U盘里是提交的代码模板,计算器是用来计算算法复杂度的,别给我瞎搞。”
“哈哈,逗你的。”任超嘿嘿一笑,把背包甩到肩上,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。
这次竞赛的地点设在省科技中心,汇聚了全省重点中学的编程高手,竞争格外激烈。黄任豪站在人群里,望着渐渐升起的朝阳,心中一片沉静。重生一世,这场比赛,是他计划中的关键一步。
车缓缓驶来,学生们依次上车。黄任豪坐在靠窗的位置,林心蓉落座在他旁边,任超则直接往后排一躺,嘴里嚼着偷偷带进宿舍的牛肉干。车子启动,驶离校园,载着他们奔向这场未知的较量。
两个小时后,大巴抵达省科技中心。玻璃幕墙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门口悬挂着“省青少年计算机竞赛”横幅,LED 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参赛队伍名单。大厅内人声鼎沸,来自各校的选手们已经陆续到场。
“各位选手请注意,比赛将在一小时后正式开始,请前往签到处领取参赛证。”
王智带着他们完成签到,领取选手证、房卡后,便各自前往宿舍休息。
宿舍四人一间,黄任豪、任超、徐然,还有一个沉默寡言的男生周浩被分到一组。任超一进门就扑倒在床上,感叹道:“这床真软,太舒服了!”
徐然则在一旁开机,检查自己的代码环境:“待会儿你再看看食堂的饭菜,说不定就不觉得舒服了。”
周浩没有搭话,径直将行李收拾好,靠在床边刷着手机。
任超凑过去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兄弟,你咋不说话啊?”
周浩抬头,语气淡漠:“省赛冠军才有资格说话。”
宿舍瞬间安静了一秒。任超瞪大眼睛,回头看向黄任豪,低声嘀咕:“我们宿舍里居然有个省赛冠军?”
黄任豪眯了眯眼,重新打量了一眼周浩,心里暗暗警惕。这个人,绝对是本次比赛最强的对手之一。
下午两点,开幕式正式开始。比赛大厅内,选手们整齐就坐,舞台中央,一位干练的女导师站在演讲台前,声音清晰而有力:“欢迎各位来到本次省级青少年计算机竞赛。本次比赛采用三轮淘汰制——笔试、模拟、实操。最终胜者将代表本省参加全国总决赛!”
“第一轮,笔试,测试基础算法、数据结构、计算机理论知识,总分100分,排名前50%者晋级。”
“第二轮,模拟竞赛,选手将在虚拟环境中编写代码,应对随机生成的任务,评分标准包括代码效率、可读性和创新性。”
“第三轮,实操对抗,晋级选手将进行团队挑战,设计并破解彼此的程序,最终积分最高者夺冠。”
台下低声议论,气氛紧张。
“好了,大家准备好,第一轮——笔试,现在开始!”
笔试正式开始。
赛场屏幕亮起,每位选手面前的电脑自动加载试卷,摄像头实时监测,防止作弊。
黄任豪迅速扫过题目,前半部分是常规的数据结构与算法题,动态规划、贪心、哈希表等基础考察。难度不算太高,他手指飞快敲击键盘,迅速解题。
五十分钟后,试卷进入后半部分,难度陡然上升。
第十五题,一道关于跳表(Skip List)的计算题,要求分析其搜索复杂度,并结合随机数据结构优化插入方式。这类偏门题目,普通选手可能要花大量时间推导,但黄任豪却几乎没怎么犹豫,迅速写出代码。
余光扫向赛场,林心蓉正在冷静推导,而周浩的速度极快,仿佛每道题都在他脑中自动解析。黄任豪嘴角微微一扬,继续投入作答。
最后一道大题出现——深度学习优化,要求选手基于 CNN 训练模型,并减少计算资源消耗。
一般选手大多望而却步,但黄任豪却瞬间进入状态。他选择深度可分离卷积(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),结合 MobileNet 结构优化权重分布,短短五分钟完成方案推导,并附上完整代码。
“时间到,请提交试卷。”
试卷自动锁定,屏幕熄灭,赛场恢复寂静。
晚饭后,成绩公布。
大厅 LED 屏幕上滚动着晋级名单,黄任豪稳居第一,97 分;周浩第二,95 分;林心蓉第三,91 分。
任超在最后一名晋级线,激动得跳起来:“我进了!”
徐然淡淡道:“模拟赛才是关键。”
第二天,模拟赛正式开始。
选手们进入独立机房,主持人宣布规则:“本轮比赛,每人将独立完成一项编程任务,系统根据代码效率、正确性、可读性评分,限时三小时。”
大屏幕亮起,任务加载——智能交通系统优化。
赛场一阵骚动,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模拟仿真任务,涉及 AI 计算、动态调度、路径规划等多种技术。
黄任豪迅速进入状态,调取数据集,建立神经网络模型,并结合强化学习算法进行路径优化。周浩的方式更为激进,他直接采用 A* 算法结合分布式计算,而林心蓉选择了遗传算法+强化学习的方案。
“警告!突发异常!”
倒计时仅剩 30 分钟,系统突然模拟突发状况,交通数据异常,导致智能系统瘫痪!
选手们惊慌失措,任超叫道:“卧槽,我的模型崩了!”
黄任豪立刻调整,启用 LSTM(长短时记忆网络)预测突变点,优化异常恢复机制。周浩则采用临时数据权重修正方式应对,操作极具风险。
最后一分钟,所有选手提交代码!
“时间到!”
大屏幕滚动分数——
第一名:黄任豪,98分。
第二名:周浩,95分。
第三名:林心蓉,92分。
赛场爆发掌声,而周浩则死死盯着黄任豪,眼中闪过一丝战意。
明天,最后的实操对抗,将决出最终的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