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-16

正文 • 高考(下)
最后更新: 2025年3月4日 下午6:00    总字数: 2047

清晨的阳光洒在操场上,空气中弥漫着昨夜雨后残留的湿润气息。高考的第二天,比第一天少了一丝紧张,却多了一份疲惫。经过前一天的鏖战,不少考生的脸上都带着倦意,但眼神中依旧透露着最后一搏的坚定。

黄任豪走出宿舍时,发现任超正捧着一本《理综必背公式》站在走廊里,嘴里念念有词:“牛顿第二定律、洛伦兹力、吉布斯自由能变化……”他看上去很认真,但眼底的黑眼圈暴露了昨晚可能只睡了几个小时。

“复习得怎么样?”黄任豪问道。

任超深吸一口气,拍了拍书本:“我已经全力准备了,但我总觉得等下进了考场,我的大脑可能会直接关机。”

“稳住,别慌。”黄任豪笑了笑。

“说得倒轻松!”任超咬牙切齿,“昨晚我梦到考卷第一题就让我推导相对论,第二题让我证明宇宙膨胀速度,第三题直接问我量子力学和意识的关系……这特么不考我是诺贝尔奖得主吗?”

黄任豪忍俊不禁,拍了拍他的肩膀,没再多说什么。他知道,紧张的情绪是无法避免的,尤其是理综这种公认的“割喉战场”,但在真正的战斗中,只有冷静下来,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实力。

考场里,钟表的秒针缓缓移动,理综考试的试卷被分发到每个人的桌前。

监考老师环视了一圈,随后沉稳地开口:“考试正式开始。”

黄任豪迅速翻开试卷,从物理开始,目光在题目上快速扫过。一道经典的电磁感应计算题映入眼帘,题目描述了一根导体棒在磁场中匀速运动,需要求解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。他的思维像是被一瞬间点燃,手中的笔飞快地落在草稿纸上,精准地推导出结果。

时间在飞速流逝,他迅速转向下一题。接下来的热力学计算并不复杂,而一道涉及波粒二象性的题目让他稍微停顿了一下,但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,轻松解答。

考场里,有人奋笔疾书,有人皱眉沉思,也有人已经开始慌乱地翻阅试卷,似乎在寻找一丝容易拿分的题目。

前排的周浩速度极快,他的笔尖几乎没有停顿,解题思路果断而精准。而另一侧的林心蓉,神色专注,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试卷,她的生物部分答题速度极快,仿佛这些知识已经深深刻在了脑海里。

黄任豪继续推进,很快做完了化学部分,而最后的生物大题却让不少人头皮发麻。

“请分析某种特殊蛋白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,并结合生物实验数据,推测其可能的功能。”

这道题涉及基因调控和蛋白质合成,阅读量极大,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出题者的陷阱。黄任豪冷静地扫过题干,迅速理清逻辑,结合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,得出了合理的答案。

考场内,一些同学开始不安地抖腿,草稿纸上的字迹凌乱不堪,显然已经陷入了焦虑状态。
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钟表的指针终于指向了终点,监考老师的声音响起:“时间到,停笔。”

所有人长舒一口气,有人瘫在椅子上,仰头看着天花板,一脸生无可恋。

任超趴在桌上,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一样:“我的物理,完了……”

“怎么?”黄任豪问。

“有一道题,我算出来电场强度是负数,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哪里错了。”任超生无可恋,“算了,死就死吧。”

短暂的休息时间后,最后一场英语考试拉开帷幕。

考场里,所有人都静静地等待着广播响起,英语听力部分是高考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,短短几分钟的播放时间,决定了听力部分的大半分数。

铃声响起,考生们迅速戴上耳机,考场内顿时一片寂静。

“Section A. Listen to the following conversation and answer the questions...”

黄任豪聚精会神,屏住呼吸,努力捕捉每一个单词的信息。前几道题较为简单,考查的是常见的日常对话,但很快,听力的语速突然加快,语调也变得模糊,一些考生开始皱起眉头。

坐在后排的任超,已经露出了生无可恋的表情。

听力进行到后半段,话题忽然切换到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讨论,而其中一个关键词**“sustainable development”(可持续发展)**的发音极其模糊,考场里不少人脸上露出了“完了”的神情。

听力结束后,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相对常规,作文题目则是一封关于校园志愿者活动的邀请信,要求考生写一封回信,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建议。

黄任豪落笔成文,逻辑清晰,语言流畅,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全部内容。

当英语考试的终场铃声响起,高考正式结束!

考场外,一片欢呼声响起,考生们走出考场,脸上写满了解脱的表情。有人兴奋地和朋友击掌,有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,也有人独自站在一旁,望着天空,似乎还没从这场人生大考的紧张氛围中回过神来。

任超一出考场,直接蹲在地上,感慨万分:“我宣布!我这辈子都不想再考英语了!”

周围几个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

黄任豪站在人群中,抬头望着晴朗的天空,心里忽然涌上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轻松感。

这一世,他终于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,没有遗憾,也没有放弃。

高考结束,新的篇章,即将开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