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-07

正文(学院) • 没有她,我们自己拼
最后更新: 2025年6月20日 上午1:01    总字数: 3124

  姜世欢缺席的第三天,白纸班的气压依然沉着,但那份沉,并非一味向下,而更像泥浆中的挣扎,有了些逆流翻涌的征兆。

  模拟训练依旧照常,副本纸准时发放。

  教室内没有往日的交头接耳,也没有前两天的失措迟疑。

  学生们各自坐好,翻阅推演资料,动作不快,却罕见地整齐。

  第一组照例开始。

  孟青云接过前锋位,一如既往地率先出击。

  但这次,他没有等旁人指令,而是自己判断路径,在接连两个分歧点前主动做出选择。第一次选错,敌意单位突袭而入,他咬了咬牙,短暂卡顿后迅速拉回支援路线,把失控节奏扳了回来。

  后台记录的同步曲线微微回升。

  “节奏太快了点。”季落坐在后排低声道,眉头轻蹙。她依旧没有参与,却在盯着全局,眼神比前两天更清亮,“但总归没散。”

  她随手拿笔,开始翻阅副本资料边缘处密密写着的判断备注。那是姜世欢留下的习惯。

  每次模拟后都复盘记录,标注每一轮的节奏节点与行为失误。

  季落从来没读过这些,现在却一条一条看得极慢。

  “她能做到的,我们也得做到。”她声音低,像在说给自己听。

  第二组调整了编制,莫艾调至中央分析位。他沉默得像块石头,但动作比以往更稳,眼神一直不离开模拟图纸。

  每一个信息弹出,他都第一时间标注并递交判断。

  这些并非他擅长的位置,但他没有退回记录位,他要站上来。

  第三组由郑冠玉主控。

  他一如既往冷眼,但这次没有半句多余话,也没再翻白眼。

  笔在他手里转得飞快,几次出现判断冲突,他干脆中止本轮推演,迅速指出逻辑漏洞,重置排序。

  “你能别……”

  组员刚想抱怨,他一句话打断:“你有更快的方法?”

  对方哑了。

  郑冠玉低头继续推演,手里的训练本页角起了卷。他写得狠,纸张已经有些透。他不是在取代姜世欢,没人能取代。

  但他清楚,不能再等她回来“兜底”这件事。

  等,不会让人变强。

  莫未也没再被喊停。

  她还是不擅长做判断,反应也慢,但她这天一直在听。听模拟器音效细节,听每一次失败反馈后的冷静复述。她甚至开始记笔记了,密密麻麻地写在一张纸上,手指时不时发抖,却没有停过。

  “我怕是赶不上她了。”她轻声说。

  莫艾听见了,没有回答,只把自己那份记录默默分了一页撕给她:“记下来。”

  模拟结束,短暂休整时间。

  没人说累。

  光线透过窗帘斜斜落下,一道一道切在木质课桌上,像一份尚未揭晓的答卷。每个人都埋头各做各事,教室里没有刻意的努力姿态,也没有高声喊话,却透出一种拧在一起的耐性。

  那种静,是在抵抗沉溺。

  季落翻出第二份副本纸时,终于忍不住轻声说了句:“她回来的时候要是发现我们真没用……肯定会很烦。”

  没人应声。

  可不少人眼神都动了动。

  他们没说,但他们都知道。她从不说失望,却总会在某些错误重复发生时低头沉思几秒。那几秒,比任何责骂都更难受。

  第四次模拟启动。

  这次,失败依旧。

  但终点前,他们扛过了前一天无法跨越的局部崩溃点。所有数据板亮起时,记录仪清晰记录下,整体存活时长提升31秒。

  短短半分钟。却是真实的推进。

  他们没有欢呼。只是静静地记下这个时间,翻开下一个副本。

  到了今日第六次模拟,白纸班的整体配合终于不像前两天那样频频脱节。动作之间依旧粗糙、生硬,但那种慌乱被强硬压下,呼吸在拉长,节奏在贴合。

  像一架没调准齿轮的机器在反复试转,每一次撞击都疼,却也在逐渐适配。

  阿布仂站在教室门外,没有进去。

  他手指轻点记录板,视线扫过数据曲线。

  成长总要代价。

  而此刻,这些孩子,正在付账。

  ...

  姜世欢请假的第四天,清晨的推演教室依旧安静。

  座位排列没有变,窗帘依然半开,空气中还残留着前几日高压训练的味道。沉闷、凌乱,像一口刚冷却的旧锅,但这一次,没人再坐等指令。

  “今天我们自己排组。”郑冠玉翻着数据卡,没有等阿布仂发话,语气没了嘲讽,语速却比平时快了半拍。

  他昨晚通宵看了三遍上一轮失败录像,反复推演敌对单位的行动模式,一字不落地记下了每一个错点。

  前排的张宇点头应下,不多说,只默默把数据传给前端指令台。

  他的操作一向稳,属于那种不出头但关键时刻能接住的后线,如今也主动站出来协调资源加载顺序,避免起始延迟。

  “你别躲。”季落扫了孟青云一眼,拍了下他椅背,“今天你来主控前锋。”她口气平淡,甚至懒得等他回嘴。

  孟青云抿着嘴,没有笑。

  他照做了,动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迅速。

  开始加载。

  第四天的第一轮推演节奏仍旧磕绊,但没有人停下来。

  原本偶尔习惯回头看那个空位的动作,这天没有再出现。反应迟缓还在,但每一次失误之后,都有人主动补上,无需他人提醒。

  莫艾坐在模拟控制区,眼神紧盯虚拟屏幕上每一道指令跳动。莫未坐在他旁边,不再只是躲避,而是认真记录小组间的问题交叉点。她手里的笔一直没停,每一次细节标注都尽量客观,不带情绪。

  没有姜世欢的指令链,他们就自己拼。

  失败率依旧高,但当模拟第五次重启后,教室里第一次出现了低声讨论。

  “敌对单位第三阶段有变速标记,下次预警要早三秒。”

  “补位的节奏还可以再紧凑一点。”

  “支援组绕行时间太长,节省三步动作能提前五秒抵达。”

  不是争吵,也不是推责,而是逐步对准问题,主动寻找解法。

  后排的冯奕泽拿着姜世欢留下的模型分析册,一页页翻着,眉头紧锁。他不是为了抄答案,而是试图搞懂那些当时看不懂的概念如何被整合成完整结构。

  他终于开口问:“你们觉得,她当时说的‘交叉干扰策略’具体是怎么运作的?”

  没有冷场。

  莫艾接过他的问题,补充了几句理论,张宇试图用模拟图演示结构转化,甚至连向来不屑研究理论的季落也在一边指出某处存在逻辑跳跃。

  像是突然之间,他们不再等着谁来给答案,而是开始真的在意那本留下的资料能不能被用好、用透。

  第五天,推演第七轮。

  这一轮的前两阶段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干净。

  孟青云的前锋操作开始显出风格,他走位比姜世欢更激进,但支援意识明显增强,节奏掌控尚不精妙,但不再完全依赖后方。

  支援位的调度由郑冠玉与莫艾协同完成,两人风格完全不同,一个快一个稳,硬生生把队伍里原本脱节的节奏揉成了一块。

  中段出现一次失误,但处理迅速,张宇顶上视野控制,冯奕泽短时接替处理计算模块,硬是把崩溃的链条接了回来。

  季落在最后一分钟打断了模拟终局的敌人突袭,用极限闪避拉住对方注意,为主控争取了足够调整时间。

  模拟并未成功通关,但完成度达到了过去几天最高。

  副本台关闭的瞬间,没有人喊,也没有掌声。

  所有人只是长长吐了口气,然后有人咧嘴笑了。

  “快了。”季落说,她背靠椅子,声音轻,却第一次带着实感的满足,“下一轮再干掉它。”

  没人再说“等姜世欢回来”,也没人提她。

  但那份曾经撑起全局的稳定,如今正被一点点接力重建。

  不是模仿,是继承,是他们想要自己追上她。